泰山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发布人:隋振业  发布时间:2017-03-25   浏览次数:13

为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工作,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制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各教学单位和全体教学人员要严格遵照执行。

主要教学环节是指理论教学(例如,课堂教学等)、实践教学(例如,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的各环节,其质量标准要求如下:

一、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主渠道,主要包括开课前的准备、备课、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辅导答疑、布置与批改作业、教学总结等环节。

(一)开课前的准备

开课前做好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和条件。开课前,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制订规范的教学大纲。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是实现培养目标和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案、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估的主要依据。开课前必须有根据教学计划、该课程教学目标和计划课时量制定的由各教学单位审定并经教务处审批备案的教学大纲。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变动教学大纲的内容。没有教学大纲的课程不能开课。

2.精心选用或编写高质量的教材。教材选用与预订及自编教材按照《泰山学院教材管理暂行办法》(泰院政发200710号)执行。

3.做好教学安排。授课教师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按照教学历做好该课程的教学安排,教学进度表应在开课后一周内交系(院、部),系(院、部)应在两周内送教务处教学科。

(二)备课

备课是圆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1.教师备课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课程教学计划安排,深入钻研教材并参照其它参考资料,编写教案或讲稿。

2.备课应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深度与广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将本学科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不断充实于教学内容之中。

3.可根据教材各章节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选用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

4.备课时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课程设置、已开课程、相关课程等具体情况,注意本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的衔接,处理好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为学生指定课外阅读书目,为学生拟定思考题、作业及课后自学内容等。

5.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使教学设备、用具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6.讲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应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加强集体研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重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工作;随时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并及时调整。备课强调教师个人钻研,集体讨论,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

(三)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是理论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基本方式,是影响理论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1.授课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组织好课堂教学。

2.课堂讲授应根据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对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进行科学性、系统性、艺术性讲解。

3.准确把握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深度与广度,讲课要重点突出,难点讲透,循序渐进,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知识容量适宜,基本理论阐述清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

4.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手段上,鼓励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5.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简练、条理清楚,板书要符合规范。

6.重视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力求使教与学两方面和谐沟通,教学相长。

7.按照课程教学计划要求,严格掌握课程教学进度和课堂教学进度。

8.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身体等特殊原因外要站立讲授。

9.教学场所严禁吸烟。

(四)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学习的教学方式,是课堂讲授的延伸。

1.授课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和课堂教学内容适当安排课堂讨论。

2.课堂讨论可采取分小班或小组的方式进行,以便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3.课堂讨论的选题要切合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应选择具有思辨性、综合性和适宜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能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本质内容及内在联系。

4.教师在讨论前要拟定讨论题目,设计讨论内容和步骤,提出讨论要求。

5.课堂讨论要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地进行。教师要参加讨论的全过程,要善于抓住关键,及时引导学生围绕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妥善处理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增强学术气氛。

6.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做好总结,要抓住讨论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关键性的本质问题以及争论的焦点,进行明确的归纳概括并上升到理论。对暂不能作结论的问题应留给学生做进一步的探讨。

7.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发言情况、掌握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定成绩,作为学生平时成绩或学期成绩的评定依据。

(五)辅导答疑

辅导答疑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

1.辅导答疑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安排,原则上课后辅导答疑时间为授课时间的二分之一。既可采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当面辅导答疑与网上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也可采取集体辅导答疑与个别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辅导答疑时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质疑,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开拓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师要注意记录辅导答疑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便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教学。

4.辅导答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自愿参加。考前辅导答疑时,严禁向学生暗示考题和划复习范围。

(六)布置与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一,批改作业是教师应当完成的教学任务。

1.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

2.教师要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可采取全批全改与部分批改相结合的方式,部分批改时不应少于学生数的二分之一。

3.批改作业要有批注,要注意分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作业讲评或个别辅导。作业情况可计入学生平时成绩。

4.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抄袭、错漏、潦草、拖延等现象应给予严肃批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

(七)教学总结

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要认真进行教学总结。教学总结包括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材质量及使用情况、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等。各教学单位要在学期结束前,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召开课程教学总结交流会,并做好会议记录。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

(一)实验

实验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环节,也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1.实验室(或教研室)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编写实验大纲,开出规定的实验项目,选定或编写实验教材。

2.理论课主讲教师应经常了解实验教学情况,主动与实验课教师配合,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

3.实验室(或教研室)应按教学要求组织集体备课,规范实验教学内容。

4.实验课教师在每次实验前应做好仪器、设备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实验正常进行。

5.实验课教师应向学生清楚阐述实验原理、操作规程以及实验要求,实验示范操作要熟练、规范,正确掌握实验时机,确保实验教学效果和实验安全。

6.实验过程中应加强检查指导,观察、记录和评定学生操作情况。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精心使用器材,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7.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要认真批阅,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评,建立起完善的实验课程考核体系。

8.实验室应积极探讨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手段,充实更新实验内容,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技术、实验装置改进等方面的研究,及时研究解决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9.实验室应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新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10.实验室应逐步实行开放式管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二)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教学过程中综合性、实践性的训练,是检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

1.各教学单位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习(实训)计划,做到计划周密,措施得力,易于实施。

2.实习(实训)应按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和实习(实训)大纲的要求来进行,一般不宜随意变动和增减。

3.各教学单位负责组织学生的实习(实训)。

4.学生进入实习(实训)前,应对学生进行动员和岗前培训教育。

5.指导教师对实习(实训)工作要有正确认识,要增强责任感,具有较广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岗位工作经验,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实习(实训)指导能力。

6.指导教师应教育督促学生遵守实习(实训)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对实习(实训)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让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7.各教学单位应采取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实习(实训)情况。

8.实习(实训)结束,学生应写出实习(实训)报告。

9.指导教师要认真评阅实习(实训)报告,给出学生实习(实训)成绩和鉴定评语。

(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了解社会、接受教育、锻炼能力、培养才干、提高素质的一种途径,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1.各教学单位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社会实践教学计划,提出具体要求,并认真组织实施。

2.各教学单位应成立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领导和管理考核等工作。

3.学生社会实践可安排在寒暑假进行。学生都应按要求参加社会实践,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填写社会实践考核表。接受社会实践单位应对学生表现及完成任务情况写出评定意见,密封后由学生本人带回交学生所在教学单位。

4.各教学单位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学生工作态度、完成任务情况、社会实践单位评语及社会实践报告等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记入学生本人学习档案。

(四)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论文(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课程能力的综合训练。

1.各教学单位负责课程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应制定课程论文(设计)教学大纲,编写必要的指导用书及参考资料。

2.课程论文(设计)原则上安排在高年级进行,应选择本专业主干课程撰写课程论文。选择进行课程论文(设计)的课程可不再组织期末考试,该课程论文(设计)成绩即为学生该门课程期末考试成绩。

3.指导教师应拟定课程论文(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自拟题目,但应经指导教师认定。

4.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该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5.课程论文(设计)完成后,指导教师应认真进行评阅,在评阅的基础上选取1/5左右的课程论文(设计)进行答辩。在答辩评阅的基础上,进行成绩评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五)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

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时间安排、选题原则、文本规范、格式要求、组织管理、指导教师、答辩与评分等工作按照《泰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暂行规定》(泰院政发〔200580号)和教务处制定的《泰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