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1101003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课程名称:地球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the Earth globe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开设学期:1
实验学时/总学时:8/48 实验学分/总学分:0.5/3
大纲拟定人:张连兵 大纲审定人:赵敬民
审定日期:2012年8月
课程实验内容简介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测天量地的道理,掌握地球的整体知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自转公转,时间历法等。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教学难点是天球坐标。总计54学时,以课堂教学方式为主,适当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
通过实验,学生了解各种天体的理化特点,运行规律,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效应及其原理,掌握时间的计量和空间方位的计量,从而正确地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二、实验项目
项目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验 学时 | 仪器 套数 | 每套 人数 | 实验类型 | 开出 要求 |
1 | 室外观测星空、认识星座 | 利用活动星图和手电筒,观测星空、认识星座。 | 2 | | | 验证性 | 必修 |
2 | 月面(木星、土星) 相位的观察 | 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面、木星、土星相位。 | 1 | | | 验证性 | 必修 |
3 | 地转偏向力演示 | 利用傅科摆演示地转偏向力 | 1 | | | 演示性 | 必修 |
4 | 太阳黑子观察 | 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 | 2 | | | 验证性 | 必修 |
5 | 子午线及正午太阳高度测定 | 利用立竿测影法测定子午线及正午太阳高度。 | 2 | | | 综合性 | 必修 |
三、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所用仪器设备 | 工具与耗材 |
1 | 观测星空、认识星座 | 天象仪 | 活动星图、手电筒 |
2 | 月面(木星、土星)相位的观察 | 天文望远镜、数码相机 | 记录纸、笔等 |
3 | 地转偏向力演示 | 傅科摆 | |
4 | 太阳黑子观察 | 天文望远镜 | 记录纸 |
5 | 子午线及正午太阳高度测定 | 平板仪 | 测绳、测竿、直尺等 |
6 | 日月食的观察 | 天文望远镜 | |
四、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仪器操作、实验组织、协作配合:30%
实验报告:报告写作格式规范,分析全面,结论正确:占70%
五、参考资料
《地球概论》(第四版) 金祖孟、陈自悟,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球概论教学参考》,应振华等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地球概论实习指导》,应振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地质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x1101004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课程名称:地质学基础 英文名称:Geology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开设学期:1
实验学时/总学时:14/64 实验学分/总学分:1/4
大纲拟定人:杨炯 大纲审定人:赵敬民
审定日期:2012年8月
课程实验内容简介
地质学基础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它主要是以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在当前阶段,地质学基础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地质学基础的研究范畴是六大基础自然科学的一个组,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从而也有它自己的研究方法。
地质学基础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开设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按照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安排,讲授内容主要是以矿物和岩石、地质构造和大地构造及地质发展史为基本主线,建立在地壳的物质组成、构造变动和发展历史等组合成的新体系中的一门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以及研究方法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地理科学的其它学科如地貌、土壤、水文、区域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以及环境科学等打下坚实的地质基础。
地质学基础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教学中的室内实习和野外考察,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野外独立调查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开拓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树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风气;另一方面对于培育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吃苦耐劳的生活品质,关心爱护集体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项目
项目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验 学时 | 仪器 套数 | 每套 人数 | 实验类型 | 开出 要求 |
1 | 矿物的物理性质观察 | 1、矿物的主要光学性质(颜色、条痕色、光泽、透明度)2、矿物的主要力学性质(硬度、解理和断口)3、其他性质如磁性、相对密度、脆性、延展性等。 | 2 | | | 验证性 | 必修 |
2 | 主要造岩矿物的肉眼观察与鉴定 | 1、自然元素、硫化物 、卤化物类矿物的观察。2、氧化物及氢氧化物、 含氧盐类矿物的观察。 | 2 | | | 验证性 | 必修 |
3 | 火成岩的肉眼观察与鉴定 | 1、颜色的观察。2、结构和构造的观察。 | 2 | | | 验证性 | 必修 |
4 | 沉积岩的肉眼观察与鉴定 | 1、颜色的观察。2、结构和构造的观察。察 | 2 | | | 验证性 | 必修 |
5 | 变质岩的肉眼观察与鉴定 | 1、颜色的观察。2、结构和构造的观察。 | 2 | | | 验证性 | 必修 |
6 | 构造模型的观察 | 1、断层(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放射状、环状、地垒、地堑等类型)。2、褶皱(直立、水平、倾伏、倒转等)。 | 1 | | | 验证性 | 必修 |
7 | 地质图的判读 | 1、从地质图中找出区域构造类型。2、在地质图中分析岩层的新老关系、地层的接触关系类型。3、地形起伏与构造类型的关系。 | 1 | | | 验证性 | 必修 |
8 | 地质罗盘的使用 | 1、地质罗盘的基本结构。2、岩层的产状类型。3、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 2 | | | 验证性 | 必修 |
三、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所用仪器设备 | 工具与耗材 |
1 | 矿物的物理性质 | 矿物标本 | 小刀、放大镜、稀盐酸、条痕板、磁铁、笔记本 |
2 | 主要造岩矿物的肉眼观察与鉴定 | 矿物标本 | 小刀、放大镜、稀盐酸、条痕板、磁铁、笔记本 |
3 | 火成岩的观察与鉴定 | 岩石标本、偏光显微镜 | 小刀、放大镜、稀盐酸、条痕板、磁铁、笔记本 |
4 | 沉积岩的观察与鉴定 | 岩石标本、偏光显微镜 | 小刀、放大镜、稀盐酸、条痕板、磁铁、笔记本 |
5 | 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 | 岩石标本、偏光显微镜 | 小刀、放大镜、稀盐酸、条痕板、磁铁、笔记本 |
6 | 构造模型的观察 | 各种构造模型 | 笔记本 |
7 | 地质图的判读 | 地质图件 | 放大镜、笔记本 |
8 | 地质罗盘的使用 | 地质罗盘 | 地形图、笔记本 |
四、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1、考勤占10%;
2、实验报告占90%。
五、参考资料
《地质学基础》宋春青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
《地质学基础》邱光锡
《结晶学与矿物学》赵珊茸
《气象与气候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z1101001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
课程名称:气象与气候学 英文名称: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开设学期:1
实验学时/总学时:14/64 实验学分/总学分:1/4
大纲拟定人:赵敬民 大纲审定人:赵敬民
审定日期:2012年8月
课程实验内容简介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地理科学(本科)、地理教育(专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系统地讲述了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及各部分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气象、天气、气候和实习等四个组成部分,以气候部分为重点。气象部分主要讲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的热能和温度、大气的运动以及大气水分等,其中以大气环流的形成为重点;天气系统部分则以中纬地区天气系统为重点,高纬天气系统仅是简略概括地介绍;气候部分是本门课程的重点,除讲了气候成因、气候带和气候型以及气候变迁外,对气候系统作了较多的介绍;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以及与中学基础教育相衔接,三部分内容都有相关的实习内容,以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改变以往的讲、做分离脱节的教学状态。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蒸发等主要气象要素观测仪器的构造、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天气图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气候资料整理、统计的方法。
二、实验项目
项目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验 学时 | 仪器 套数 | 每套 人数 | 实验类型 | 开出 要求 |
1 | 气象观测场地的建设 | 气象观测场地的选建,气象观测的类型;仪器的布设和安装方法。 | 2 | | | 验证性 | 必修 |
2 | 气温、地温的观测 | 用干求温度表、最高、最低温度表测量气温;用温度计测量一天的气温变化;学会用地温表观测地温的方法 。 | 2 | | | 验证性 | 必修 |
3 | 蒸发、降水、湿度的观测 | 蒸发的观测;降水的观测。用干湿球温度表测湿度。 | 2 | | | 验证性 | 必修 |
4 | 气压和风的观测 | 用动槽式水银气压表测气压并进行气压订正;用气压计观测气压。 | 2 | | | 验证性 | 必修 |
5 | 气象要素与天气现象的综合观测 | 用简易的气象仪器或气象园地,分组进行气象要素的综合观测,找出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分析原因。 | 2 | | | 验证性 | 必修 |
6 | 气候资料的统计与气候类型的判别 | 气候资料整理的方法,据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 2 | | | 验证性 | 必修 |
三、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所用仪器设备 | 工具与耗材 |
1 | 气象观测场地选建 | 气象观测场地图片 | 绘图纸 |
2 | 气温、地温的观测 | 干湿球温度表、温度计、最高、最低温度表;地面温度表、浅层地温表 | 记录纸 |
3 | 湿度、蒸发、降水的观测 | 干湿球温度表、小型蒸发器、虹吸式雨量计 | 雨量筒、储水瓶、量杯、记录纸、笔、墨水,气象常用表 |
4 | 气压和风的观测 | 动槽式水银气压表、气压计电接风向风速仪、便携式风向风速仪 | 气象常用表、记录纸、笔 |
5 | 天气现象和气象要素的综合观测 | 综合观测仪、电脑、打印机 | 打印纸、笔 |
6 | 气候资料的统计与气候类型的判别 | 气象、气候资料 | 计算纸 |
四、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1、实验报告:要求写明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实验结果。
2、考试方式:综合考核,包括3项内容,
仪器操作(10%)+考勤(10%)+实验报告(80%)
五、参考资料
1、教材: 《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杨士弘.科学出版社,2002
2、参考书:《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气象学与气候学》张菀莹.北京师大出版社.1990
《地貌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z1101002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
课程名称:地貌学 英文名称:Geomorphology
适用专业: 地理科学 开设学期:2
实验学时/总学时:8/48 实验学分/总学分:0.5/3
大纲拟定人:杨炯 大纲审定人:赵敬民
审定日期:2012年8月
课程实验内容简介
地貌学是从事地球科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入门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山地灾害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冰川与冻土地貌、风沙及黄土地貌、海岸与陆架地貌、构造地貌和地貌演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貌学研究取得明显进展,例如冰期、黄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河流、岩溶、泥石流、荒漠化研究成果卓有实效,地貌第四纪环境演变与人为灾害研究已成为世界科学关注的重大问题,本课程将积极反映上述成果。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地球外动力运动基本规律,为深入了解地貌圈与各圈层相互作用,合理利用地球资源、预防和减轻地貌灾害以及了解生命的演化有重要意义。
学会从地形图上读出图面范围内的地形大势,地表形态的各种特征,利用航片、卫片,观察和判读典型地貌形态,识别地貌类型及其组合,推断地貌的成因及其形成过程。
二、实验项目
项目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验 学时 | 仪器 套数 | 每套 人数 | 实验类型 | 开出 要求 |
1 | 地形图的地貌判读 | 利用等高线形式与地貌形态间的对应关系、等高线形式变化与地貌性类型组合的一致性,分析地貌形态与形态类型组合,判译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及物质组成。 | 3 | | | 验证性 | 必修 |
2 | 航空相片的地貌判读 | 1、了解航空像片的特点、比例尺、影象、灰阶等。2、熟悉立体镜原理和使用方法。3、用立体镜对航空像片观察,判读地貌类型特征。 | 2 | | | 验证性 | 必修 |
3 | 沉积物的分析 | 了解各种沉积物的成因、特征、形成环境,对给定的沉积物进行分析,确定其沉积相类型。 | 3 | | | 验证性 | 必修 |
三、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所用仪器设备 | 工具与耗材 |
1 | 地形图的地貌判读 | | 地形图、放大镜、笔记本 |
2 | 航空相片的地貌判读 | 立体镜 | 航片、放大镜、、笔记本、描图纸、铅笔、 |
3 | 沉积物的分析 | | 笔记本 |
四、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方式:考查
成绩评定:考勤10%;仪器操作20%,实验报告占70%。
五、参考资料
《地貌学》 严钦尚
《地质学基础》宋春青
《地貌学教程》杨景春
《水文地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z1101003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
课程名称:水文地理学 英文名称:Hydrology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开设学期:2
实验学时/总学时:8/48 实验学分/总学分:0.5/3
大纲拟定人:赵敬民 大纲审定人:赵敬民
审定日期:2012年8月
课程实验内容简介
水文学是地理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自然地理学的部门学科之一。它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本课程主要讲授水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水循环具体过程,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掌握水文学的基本原理,学会水文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熟悉水文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应用,以完成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的有关基本业务训练,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以后从事专业工作解决水文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水文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水情要素测试的基本原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从事水文野外调查和水文资料统计分析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和学生将来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验项目
项目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验 学时 | 仪器 套数 | 每套 人数 | 实验类型 | 开出 要求 |
1 | 水位测验 | 使用水尺观测水位方法、水位计的结构和原理及观测方法;计算水位与日平均水位。 | 2 | | | 验证性 | 必修 |
2 | 流速和流量测验 | 流速仪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测定河流过水断面面积和流速过程及计算断面流量的方法。 | 2 | | | 演示性 | 必修 |
3 | 河流泥沙测验 | 泥沙采样器的原理及使用,河流悬移质的取样和处理;计算河流悬移质含沙量的方法。 | 2 | | | 演示性 | 必修 |
4 | 水温、水色、透明度等物理性质观测 | 掌握了解水温计的结构原理及测温的方法;学会观测水色、透明度等物理性质的方法。 | 2 | | | 演示性 | 必修 |
三、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所用仪器设备 | 工具与耗材 |
1 | 水位测验 | 直立式水尺、自记水位计 | 自计纸、水桶、记录表、铅笔等 |
2 | 流速和流量测验 | 流速仪、感应计数器、铅鱼、秒表、浮标若干个、船只或过河测流缆道、测绳等 | 干电池、计算器、测验记录表、铅笔、米尺等。 |
3 | 河流泥沙测验 | 泥沙采样器、水瓶若干个以及室内分析用的烘箱、量筒、天平等 | 滤纸、计算器、测验记录表, |
4 | 水温、水色、透明度的观测 | 深水温度计、透明度盘、水色计等 | 米尺、记录表等。 |
四、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1、实验报告:要求写明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实验结果。
2、考试方式:综合考核,包括3项内容。
仪器操作(10%)+考勤(10%)+实验报告(80%)
五、参考资料
1、教材:《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杨士弘,科学出版社.2002
2、参考书:《普通水文学》,邓绶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水文与地貌学》,周泽松,华东师大出版社。
《植物地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z1101005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
课程名称:植物地理学 英文名称:Phytogeography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开设学期:4
实验学时/总学时:8/48 实验学分/总学分:0.5/3
大纲拟定人:张连兵 大纲审定人:赵敬民
审定日期:2012年8月
课程实验内容简介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源,认识植物地理学的概念,了解植物分类基础、植物个体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植物与人的关系。掌握植物分类体系、个体生态学、植物区系地理、植物群落学和植被地理分布规律,认识植物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对策。掌握植物地理学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使学生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和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地位。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植物学基础和植物地理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有关植物学、生态学等问题的能力和技能。
二、实验项目
项目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验 学时 | 仪器 套数 | 每套 人数 | 实验类型 | 开出 要求 |
1 | 室内观察植物微观结构、植物标本 | 利用显微镜,观测植物微观结构、认识常见植物。 | 2 | | | 验证性 | 必修 |
2 | 泰山学院校园乔、灌木的野外识别 | 通过现场实习,进一步认识乡土常见乔、灌木 | 3 | | | 验证性 | 必修 |
3 | 山东农业大学树木园乔、灌木的野外识别 | 通过现场实习,进一步强化对乡土常见乔、灌木的认识 | 3 | | | 验证性 | 必修 |
三、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所用仪器设备 | 工具与耗材 |
1 | 室内观察植物微观结构、植物标本 | 显微镜 | 记录纸、笔等 |
2 | 泰山学院校园乔、灌木的野外识别 | 扩音器 | 记录纸、笔等 |
3 | 山东农业大学树木园乔、灌木的野外识别 | 扩音器 | 记录纸、笔等 |
四、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实验报告:要求写明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路线、实验结果。
考试方式:考核,包括2项内容,
仪器操作、实验组织、协作配合:30%
实验报告:报告写作格式规范,分析全面,结论正确:占70%
五、参考资料
《植物地理学 》 (第四版)武吉华等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植物生态学》,曲仲湘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植物群落学》,王伯荪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植物地理学》,马丹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
《地图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z1101010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
课程名称:地图学 英文名称:Cartography
适用专业: 地理科学 开设学期:2
实验学时/总学时:8/48 实验学分/总学分:0.5/3
大纲拟定人: 杨华 大纲审定人:赵敬民
审定日期:2012年8月
课程实验内容简介
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与发展、地图内容各要素的表示方法、地图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本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包括地图学导论、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概括、地图符号、地图表示、地图图型、遥感制图和数字地图制图。本课程以现代地图学理论为主线,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地图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地图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通过实验实习,学生能够了解地图投影的判别方法,掌握地图概括的一般方法,以及普通地图、数字地图、电子地图的阅读与量算的基本方法,并通过阅读、量算、分析获取地图信息,掌握地图设计、编绘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具备自编、自制地图的基本能力。
二、实验项目
项目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验 学时 | 仪器 套数 | 每套 人数 | 实验类型 | 开出 要求 |
1 | 地图投影的判别 | 通过对不同地图上经纬线形状的分析与量算,判定地图投影的方式。 | 2 | 1 | | 验证性 | 选修 |
2 | 地形图阅读及量算 | 理解地形图所表示诸要素的内容,测定地面点的坐标,进行长度、坡度及面积的量算。 | 2 | 1 | | 验证性 | 必修 |
3 | 地图符号的设计 | 利用多种方法设计不同类型的地图符号 | 2 | 1 | | 验证性 | 选修 |
4 | 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绘 | 专题地图编辑设计书的编写、制作地理底图、利用数据编绘等值区域图。 | 2 | 1 | | 综合性 | 必修 |
三、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所用仪器设备 | 工具与耗材 |
1 | 地图投影的判别 | | 地图、两脚规、三角板、铅笔、计算器 |
2 | 地形图阅读及量算 | | 地形图、两脚规、直尺、计算器 |
3 | 地图符号设计 | 计算机、Supermap软件 | 基础资料 |
4 | 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绘 | 计算机、Supermap软件 | 电子地图基础资料 |
四、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方式:考查
成绩评定:平时考勤:20%,缺勤2次以上无该项成绩;实验实习作业和实验报告:80%。
五、参考资料
《新编地图学实习教程》蔡孟裔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遥感导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z1101011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
课程名称:遥感导论 英文名称:Remote Sensing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开设学期:4
实验学时/总学时:8/32 实验学分/总学分:0.5/2
大纲拟定人:杨华 大纲审定人:赵敬民
审定日期:2012年8月
课程实验内容简介
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它促使摄影测量技术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从以飞机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空遥感,发展到以航天飞机、人造地球卫星为运载平台的航天遥感,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观测领域,形成了对地球资源和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立体观测体系;同时,它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地质勘探、农业、林业、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遥感与GIS、GPS统称“3S”技术,为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3S”技术也成为地学前沿领域研究热点。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项目
项目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验 学时 | 仪器 套数 | 每套 人数 | 实验类型 | 开出 要求 |
1 | 遥感图像的光学合成原理 | 彩色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了解三原色及其补色,加色法;认识色度图,认识正负像片的产生过程。 | 4 | | | 演示性 | 必修 |
2 | 遥感图像的判读与转绘 | 建立判读目标地物的判读标志,观测各目标地物的分布和相关关系,勾绘目标地物的边界 | 4 | | | 验证性 | 必修 |
三、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所用仪器设备 | 工具与耗材 |
1 | 遥感图像的光学合成原理 | 计算机 | 辅助软件 |
2 | 遥感图像的判读与转绘 | 立体镜 | 航片、卫片 |
四、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1、平时考勤:20% ,缺勤2次以上无该项成绩。
2、实验实习作业或实验报告:80%。
五、参考资料
《遥感实习教程》,刘慧平,秦其明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z1101012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
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英文名称: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开设学期:5
实验学时/总学时:14/48 实验学分/总学分: 1/3
大纲拟定人:杨华 大纲审定人:赵敬民
审定日期:2012年8月
课程实验内容简介
本课程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实例,讨论地理信息(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形式及更新、查询检索、分析处理、综合应用、屏幕显示和制图输出方法,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制图工具和使用技巧,以便他们能恰当地将地理信息用于空间信息分析和可视化表达。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增强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项目
项目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验 学时 | 仪器 套数 | 每套 人数 | 实验类型 | 开出 要求 |
1 | Supermap Deskpro基本操作 | 掌握Supermap Deskpro的特点与功能 | 2 | | | 验证性 | 必修 |
2 | 空间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与处理 | 底图扫描及其矢量化 | 3 | | | 验证性 | 必修 |
3 | 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 建立属性数据库,并学会基本数据库操作 | 3 | | | 验证性 | 必修 |
4 | 投影及坐标变换、信息查询分析 | 地图投影的选择、简单查询和SQL查询 | 2 | | | 验证性 | 必修 |
5 | 空间分析方法 | 空间查询、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 | 4 | | | 综合性 | 必修 |
三、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所用仪器设备 | 工具与耗材 |
1 | Supermap Deskpro基本操作 | Supermap软件,计算机, | |
2 | 空间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与处理 | Supermap软件,计算机,地图 | 地图 |
3 | 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 Supermap软件,计算机,地图 | |
4 | 投影及坐标变换、信息查询分析 | Supermap软件,计算机,地图 | |
5 | 空间分析方法 | Supermap软件,计算机, | 地图数据 |
四、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1、平时考勤:20% ,缺勤2次以上无该项成绩。
2、实验实习作业和实验报告:80%。
五、参考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张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宋小冬等编著
《计量地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z1101016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
课程名称:计量地理 英文名称:Quantity Geography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开设学期:5
实验学时/总学时:16/48 实验学分/总学分:1/3
大纲拟定人:赵春 大纲审定人:王卫华
审定日期:2012年8月
课程实验内容简介
《计量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专业主干课,主要讨论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及应用问题,如何定量分析地理要素的发展变化,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是地理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本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性较强。采用课堂讲授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用定量的观点认识和研究地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使学生能够运用一般的数学方法来描述、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学问题,正确处理资料,根据实际的地理研究对象,建立起适宜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分析的结果给予专业上的解释,把数理逻辑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
二、实验项目
项目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验 学时 | 仪器 套数 | 每套 人数 | 实验类型 | 开出 要求 |
1 | SPSS软件简介 | 了解SPSS软件特点,熟悉数据编辑窗口的功能作用;利用不同方式建立、编辑与管理数据文件。 | 2 | | | 演示性 | 必修 |
2 | 数据的统计处理(1) | 使用EXCEL软件计算常用的统计指标与参数;并绘制统计图表。 | 2 | | | 演示性 | 必修 |
3 | 数据的统计处理(2) | 使用SPSS计算描述统计量;用SPSS作频数频率分布图。 | 2 | | | 演示性 | 必修 |
4 |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 求算相关系数和一元、二元线性回归方程。 | 2 | | | 演示性 | 必修 |
5 | 系统聚类分析 | 运用不同的距离计数方法,进行系统聚类计算,并进行比较。 | 2 | | | 演示性 | 必修 |
6 | 主成分分析 | 求算相关系矩阵、特征值及主成分贡献率及主成分载荷。 | 2 | | | 演示性 | 必修 |
7 | 综合练习 | 学生自主运用所学计量方法,分析实际地理问题。 | 4 | | | 综合性 | 必修 |
三、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所用仪器设备 | 工具与耗材 |
1-7 | | 计算机 | EXCEL、SPSS软件 |
四、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1.上机操作:20%
2.实验报告:80%,要求写明实验目的、内容、方法、实验结果。
五、参考资料
徐建华.计量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张超,杨秉赓.计量地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林炳耀.计量地理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章文波,陈红艳.实用数据统计分析及SPSS12.0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t1101023 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
课程名称:遥感图像处理 英文名称:The digital images processing of remote sensing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开设学期:5
学时:32 学分:2
大纲拟定人:张伟 大纲审定人:赵敬民
审定日期:2012年8月
一、课程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实验,就是从给定的实际问题出发,利用计算机系统作为实验工具,以遥感理论作为实验原理,以参数反演、模型构建或图像演示等作为实验内容,以实例分析、信息提取、归纳总结等为主要实验方法,以实验报告、论文等为最终形式,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活动。(1)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和设计,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实验中去学习、探索和发现遥感规律。(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利用遥感理论和遥感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激发他们学习遥感的兴趣和应用遥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他们利用计算机软件及当代最新科技成果的意识,能将遥感、计算机有机地结合起来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3)使学生理解遥感数字影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水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遥感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了解遥感数字影像处理的发展及其趋势,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二、实验项目
项目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验 学时 | 仪器 套数 | 每套 人数 | 实验类型 | 开出 要求 |
1 | Erdas Imagine 操作环境熟悉 | 掌握Erdas Imagine 服务器的启动方法和过程,熟悉软件的基本操作环境和面板工具及功能。 | 2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2 | 数据更新变换 | 掌握Erdas Imagine数据预处理工作,融会贯通各种预处理操作,利用现有数据制作适合要求的数据。 | 2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3 | DEM数据与遥感影像复合 | 熟练掌握Erdas Imagine 彩色变换和信息融合技术,利用该方法实现非遥感数据与遥感数据的复合,达到图像增强的目的。 | 3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4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遥感图像模拟真彩色融合 | 熟练运用主成分变换方法,实现对不同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波谱分辨率的遥感图像进行综合、高效利用,以提高图像解译效果。 | 3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5 | 图像几何校正 | 掌握Erdas Imagine 图像几何校正的过程和具体操作步骤。 | 4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6 | 遥感影像分类 | 熟练掌握监督分类方法、评价方法原理和实现过程,体会具体应用中的适用性。 | 4 | 40 | 1 | 综合性 | 必做 |
7 | 计算退耕还林还草面积 | 熟练掌握Erdas中关于地学分析中坡度计算、代数运算、空间数据的矢栅转换、重编码等操作。 | 3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8 | 山顶点提取 | 通过等高线、山顶点、洼地点的提取和配置,引导用户熟悉Erdas Imagine中栅格数据处理中提取等高线,栅格邻域分析和窗口计算功能。 | 3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9 | 三维场景制作 | 掌握地形三维显示的原理与方法、叠加三维模型、三维飞行动画的制作方法。 | 3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10 | 三维环境下的立体测量 | 掌握应用Erdas Imagine立体分析模块,使用航片采集建筑要素的方法和步骤。 | 2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11 | 遥感专题地图制作 | 熟悉和掌握地图编辑中的各个操作的详细过程。 | 3 | 40 | 1 | 设计研究性 | 必做 |
三、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高性能台式计算机40台,Erdas Imagine 9.2软件。
四、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实验成绩评定方法:根据学生对遥感软件中各个窗口操作熟练程度、是否能够正确地进行遥感数据处理,是否能正确使用图形模型来构建具体算法来进行综合评判。评分标准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优:考勤全勤;操作熟练;上机作业齐全、书写工整、正确详细完成各项实验操作。
良:考勤全勤;操作熟练;上机作业齐全、较好完成各项实验操作。
中:考勤全勤;操作较熟练;完成速度稍慢;上机作业齐全,完成各项实验操作。
合格:考勤全勤;操作欠熟练;完成速度较慢;上机作业齐全,基本完成各项操作。
不合格:缺勤两次以上;操作不熟练;完成速度慢;上机作业不全,无法完成实验操作。
五、参考资料
杨昕,汤国安,邓凤东等编著.Erdas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GIS空间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t1101022 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
课程名称:GIS空间分析 英文名称:Spatial Analysis in GIS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开设学期:6
学时:32 学分:2
大纲拟定人:张伟 大纲审定人:赵敬民
审定日期:2012年8月
一、课程简介
通过本门专业拓展课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的基本操作,掌握ArcGIS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过程。ArcGIS基础操作主要涉及ArcGIS应用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空间数据的转换与处理;ArcGIS空间分析主要包括空间分析的基本知识,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三维分析以及水文分析。本课程在系统介绍ArcGIS 9.3 应用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和实验,使学生通过对实践的总结、分析和探索,加深对GIS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项目
项目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验 学时 | 仪器 套数 | 每套 人数 | 实验类型 | 开出 要求 |
1 | ArcGIS软件操作环境初识 | 让学生掌握ArcGIS软件的启动过程,了解各个分析模块的载入过程,掌握ArcCatalog的主要应用。 | 2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2 | 地区地块拓扑关系建立 | 掌握创建拓扑关系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拓扑创建、拓扑错误检测、拓扑错误修改、拓扑编辑等。 | 2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3 | 市区几何网络建立 | 掌握利用已有要素建立几何网络的详细过程,提高对数据库的认识。 | 2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4 | 数据更新变换 | 通过上机操作,掌握数据提取、裁切、拼接和投影变换的方法。 | 2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5 | 市区择房分析 | 熟练掌握ArcGIS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操作,综合利用各项空间分析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 2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6 | 最短路径问题分析与应用 | 理解网络原理,学会利用ArcGIS进行各种类型的最短路径分析。 | 2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7 | 学校选址 | 掌握ArcGIS栅格数据距离制图、成本距离加权、数据重分类、多层面合并等空间分析功能,学会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类似学校选址等实际应用问题。 | 2 | 40 | 1 | 综合性 | 必做 |
8 | 最佳路径找寻 | 掌握利用ArcGIS栅格数据距离制图、表面分析、成本权重距离、数据重分类、最短路径等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和处理类似寻找最佳路径的实际应用问题。 | 2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9 | 熊猫分布密度制图 | 熟悉ArcGIS密度制图函数的原理及差异性,掌握如何根据实际采样数,制作符合要求的密度图。 | 2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10 | GDP区域分布图生成与对比 | 利用IDW内插法和Spline内插方法进行GDP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空间插值的认识。 | 2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11 | 山顶点提取 | 掌握利用Arc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中等高线提取、栅格数据邻域分析和窗口计算功能,完成栅格数据表面分析。 | 2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12 | 地形特征提取 | 掌握山脊线和山谷线两个基本地形特征信息的理论及其基于DEM的提取方法和原理。 | 2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13 | 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可视化 | 熟练掌握ArcScene三维场景中要素、表面的多重可视化表达方法。 | 2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14 | 克里格方法内插生成高程曲面 | 掌握并理解每种克里格方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体会在具体应用中的作用。 | 2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15 | 山脊、山谷线提取 | 基于DEM水文分析方法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原理,掌握水流方向、汇流累积量提取原理和方法。 | 2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16 | 沟谷网络的提取及沟壑密度计算 | 掌握利用水文分析工具提取沟谷网络的原理和方法。 | 2 | 40 | 1 | 演示性 | 必做 |
三、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高性能台式计算机40台,ArcGIS 9.3软件。
四、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实验成绩评定方法:根据学生对ArcGIS软件中各个实验熟练程度的掌握、是否能够正确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是否能正确使用模型来构建具体算法来进行综合评判。评分标准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优:考勤全勤;操作熟练;上机作业齐全、书写工整、正确详细完成各项实验操作。
良:考勤全勤;操作熟练;上机作业齐全、较好完成各项实验操作。
中:考勤全勤;操作较熟练;完成速度稍慢;上机作业齐全,完成各项实验操作。
合格:考勤全勤;操作欠熟练;完成速度较慢;上机作业齐全,基本完成各项操作。
不合格:缺勤两次以上;操作不熟练;完成速度慢;上机作业不全,无法完成实验操作。
五、参考资料
汤国安,杨昕.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